第一百六十章 窑岗规划-《改变》
第(1/3)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窑岗规划
有关窑岗发展规划的会议一共开了三天,窑岗所有的中层以上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不论是凌水码头还是冶厂、石灰厂、窑厂等的领导们,张知木都要求来参加。张知木想到的是,这些人来参加这样的会议,不仅仅是能发表他们的不同意见,而且对他们本身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窑岗光辉的未来。也能增强他们主人公意识。会议还请来了一些其他的代表,比如曾经给张知木提出过建议的那几个代表。还有给黄玉坤提出可以多杀几头羊节约饲料的那个人等等。卢炳义的那些学生都享受窑岗的中级待遇,还有小红玉他们几个享受中级待遇演员也都参加了会议。会议上还请来了一些窑岗的名流列席了会议。张知木让他们来到这里,是想扩大窑岗的影响。这些人能被请到窑岗来,自然觉得很荣幸。他们回去的后的宣传作用,比窑岗人自己去宣传效果好多了。
会议是在中学的一个大教室里举行的,一共有一百多名会议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按坐席上的名字就位的,每位代表的桌上都放着水杯。不时地有服务人员为代表添茶续水。
会议开得比张知木预期的还要热闹,会上甚至对有些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会议还是由李治亲自主持,杨玉琳和宋佳欣、杨青莲负责在**台做会议记录,**台上的服务也是由宋佳欣、杨青莲负责。两位美女也吸引了不少男代表的目光,这种知识型的美女好像更能吸引男人的注意。
张知木首先做了一个发言,把他的窑岗发展大纲结合一个大挂图向会议的代表做了介绍。最后张知木说:“我们窑岗现在是越来越大,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靠我一个人一定会有很多想不到的,会前我们窑岗的几位先生就亲自给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我的发展纲要里很多地方都吸取了他们的建议。我希望这次会上,大家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是和我的意见不一致也不怕,我向大家保证,如果我的意见错了,我一定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争论、辩论。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如何争论都要对事儿不对人,因为大家在这里共议窑岗的发展大事儿,都是为了窑岗发展得更好,为更好地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有不同的意见,也要讲事实摆道理。”张知木后面的要求,是很及时的,因为有些问题争论起来,多少有点儿**味。但是由于有张知木的事先要求,大家也就很克制。
会议讨论的越来越激烈,最后是不论大事儿小事儿都搅在了一起讨论。张知木知道这是平时没有讨论交流的渠道,在这里集中释放了。张知木知道这样更好,释放出来比窝在心里好。
大家提出来的建议,有几件让张知木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是,当张知木介绍说经过卢炳义先生和陆成祥先生的初步核算,小凌河通航工程需要十万两银子时,那个做过河道总督的唐景窑站起来提出了不同意见。上次他和段精忠一起来见张知木基本上没讲话,多年的官场生涯,让他轻易不多言语。他一直在观察张知木,当他觉得张知木是一个真的能听进忠言的人以后,他觉得自己可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干了。
所以这样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他绝对不会错过。
唐景窑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十万两银子,根本不够用。为了这个小凌河工程,我亲自沿河走到了凌水码头。这个小凌河河道很深,蓄水后,水位抬高一两丈都不用筑堤。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个河道几乎都是一样宽,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双线通航时,船若是多了的时候,船在途中就不能能停靠,因为这样的话,会影响其他船的航行。解决的办法就是隔一段距离,河道就要加宽一处,作为避让停船或者上下货物的码头。另外窑岗的码头建设没计算在内,据张总方才的介绍,码头要设在小凌河的转弯处。我看过那里的情况,在那里建码头工程量不少,整个河道都要加宽不说,还要建设很多垂直河道的岔口作为上下货物人员的泊位。这些建设也要花银子。我大致估算一下,需要二十万两银子。”
对这个意见,陆成祥和卢炳义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基本上是同意唐景窑的在河道中间隔一段距离加宽河道,以作避让之用,还有码头建设也要加大投资的意见,但是不同意需要二十万两银子的意见,
陆成祥说:“汾河的拦河坝,坝体准备建成两侧用条石水泥砌缝建成坝体中间夯土的办法建成。我们已经在凌水码头附近买下了一处采石场,这些建坝用的石材都可以就近取材,用不了多少银子。建坝的用的水泥、钢材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
但是唐景窑不同意说,这钢材水泥都要算银子,因为这些东西如果不建大坝都是可以换成银子的。
其实这个唐景窑和陆成祥他们的算法的差别就在这里。争论的结果是这项工程按十五两银子做预算,宽打严用。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窑岗的防卫需不需要建一个用城墙围住的小城问题。一派说必须建一座四周城墙围住的小城,象上次的亏不能再吃了。
两派争论不休,最后张知木提出了自己的办法。张知木的建议是以窑岗的高岗为中心建一座方方正正的圈楼,就是大家建议修的城墙用圈楼代替。这个圈楼用钢筋水泥做骨架青砖照面,都建成五层楼,楼里面可以办公等其他用处。窗户都安装钢栏杆。一旦有事这座楼就是城墙。而且每个窗户都可以是射击口。这座圈楼建东西两个门洞子,用钢板制成可拉动的大门。城外的高楼建筑都可以是独立的城堡,也都不是容易攻下的,在窑岗的岗上都可以观察到,可以互相依托互相支援。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战略不应该是挺着挨打,而是要打的对手不敢来进攻。这个小城里主要是首脑机关和金融等的重要部门所在地。
结果张知木的意见被大家接受了。
还有就是窑岗的内部管理问题,首先是吃饭的大锅饭浪费问题。开始大家都同意发饭票菜票。后来争论来争论去,决定发窑岗内部货币,这些货币可以用来吃饭,省下来的可以换成银子。而且不限时间啥时候愿意换啥时候就可以换,与银子等价换时候不收手续费。
有人对这办法叫好,因为有不少人把窑岗发的每月零花钱,都是放在身上,因为没有自己的家,也没有其他放处,很不方便,如果换成窑岗的纸币啥时候愿意换就花的话,把纸币带在身上就方便多了。
而且只还可以在窑岗内部的商铺里流通,不出窑岗的话,只要有纸币就行了。
张知木非常清楚这个办法实施后,他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与张知木同样清楚地还有陆成祥,他和张知木一对眼神就都明白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窑岗纸币。做生意的人在窑岗可以用纸币交易,离开窑岗时再换成银子带走。慢慢的窑岗纸币就会是流通货币。关键是要让这种纸币保值,保证信誉是纸币的生命。
好在现在的油墨已经好用了,这样加上几种专门的彩色配方和加密措施,以现在的技术出现伪钞的可能性不大。等会议结束后,就要研究一下都印发那些面额纸币的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也是经过一番争论以后确定的。就是要发行一份窑岗周报报纸的事儿。那些文人老先生们,主张用文言文,他们要保持传统,以张知木为代表的坚决反对。最后大多数人同意用白话文办这张报纸。先要这份报纸办成周报,每七天出一期。大家都不明白周和星期的意思,张知木说:“这是国外已经实行的的事儿,以后我们每工作学习六天要休息一天。这样七天就是一周,也叫一星期。”
前世过来的张知木深知舆论的重要性,有了这份报纸,一是可以引导舆论,另外也可以通过它让大家都知道窑岗的发展化变化,提高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大家学习文化的兴趣,表扬好的人和事儿,抨击那些恶习。有些不意见不一致的事儿,也可以在报纸上讨论。因此也欢迎大家来投稿。
最后,张知木坚决的宣布一个,不需要讨论的决定,那就是窑岗的女孩子一律不许裹脚,在窑岗有愿意放脚的窑岗会提供帮助,还要带薪休假,给与补助。并宣布,以后在窑岗男女同工同酬,人人平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