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沁水古道-《改变》


    第(2/3)页

    陈玉锋说:“我们把弩雷用马驮着,也有一定的威慑力。”

    李茂说:“我们尽量和平解决,这对以后也有好处。但是我们武力解决的准备必须有,宁可备而无用,也不能用而不备。”

    阎伯驹一直没说话,这时他张嘴了,说:“我们没事养着那么些人,就是关建的时候能用得上。现在就别费那么多话了。说说我们这次先给李茂运过去多少马吧?”

    窑岗只有阎伯驹对李茂直呼其名,因为他们早就习惯了。

    张知木说:“这事儿,我正要和李兄商量,我们窑岗现在有几万匹马,每天消耗的草料就不少。我想这次先运过去一万匹马,李兄那边销售有没有问题。”

    李茂笑着说:“张总这一点别担心,别说一万匹马了,就是窑岗这些马都运过去销售也没问题。现在能把大批马运到南方的人不多。这不仅仅需要银子和人,还需要很多条件。”

    张知木知道李茂说的是需要综合实力,但是他没会说这个词。张知木说:“我们可以从开封就开始一批一批的卖马。”

    李茂说:“张总不必担心马的销售问题,到了开封,马的价格好我们就卖一批。不好我们就往南运。我看好了,我们这次的马里有不少缴获的战马,这些马不但能卖一个好价钱,还好卖。不瞒各位说,我们南方的那位朋友,上次跟我说一次就要两千匹马,这次有这么些战马,估计那些准备组建骑兵的一定会抢着买。因为不用训练了,买去就能用。一万匹马,各处一分就没了。”

    陆成祥说:“这些训好的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托货物。这次也可以把货物驮一些过去,免得开春的时候一下子运的太多了。”

    阎伯驹听陆成祥说完,说:“那些新马也可以驮货物了,他们在马栏子里关一段时间,没那么大的野性就行了。”

    李茂说:“这次我带来的五十多个人,有四十多是南方人,我想把他们留在窑岗一段时间,让他们在这里好好地培训一下。以后我们向江南发展,一定要多用些他们这些熟悉江南水网地带的人。我在南方呆了一段时间,知道南方和北方差别太大了。”

    欧阳鹤也说:“李公子说的是,你回到南方还要多组织一些南方人,尤其是水性好会使船的年轻少年,多多益善,到了南方北方汉子会有劲儿使不出来。我们早作准备的好。”

    关于这次去多少人的问题,陈玉锋就一锤子定音了,说:“这柳成璜带一千火枪骑兵帮着李公子把马赶过去就行了。这一千火枪骑兵,遇到一般的对手都能招呼了。”

    李茂说:“这些人把我们送到开封就行。到了开封再给我留下二百人,我们就能把马和货物运走。到了徐州我再根据陆总的要求卸下一些货物,马匹价格好的话,就留下一些马匹。等开春了大队的人马过去,这二百人再跟回来就行。”

    张知木说:“为保险起见,让李菁带二十人跟你们一起去。”

    李茂说:“这样就更稳妥了,我可是见过李菁那几个人的手段。”

    阎伯驹说:“现在就抓紧准备也要几天功夫,陆总你也要抓时间准备要运走的货物。”

    陆成祥也说:“准备货物也要几天时间。最主要的是我们冬天上路,防寒的帐篷、扎营的物品都要备齐。”

    阎伯驹说:“我们缴获的那些蒙古帐篷不正是好东西吗,这回都用得上。”

    陆成祥说:“好东西是好东西,可是要占用好多马匹来驮着,这样就要少驮不少货物。”

    听了陆成祥的话。大家都笑了,到啥时候陆成祥都要算计。

    李云鹤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他就盯得特别紧。这迫击炮就是他感兴趣的东西。

    迫击炮做得很快,当张知木看到迫击炮的时候,有一点时空错乱的感觉。这门迫击炮和以前见过的迫击炮太像了。不象就怪了,因为是照以前的迫击炮设计的。

    这次试验时,张知木让李云鹤把李威叫了过来。李云鹤说:“这次试验的炮弹不能爆炸,主要是试验引信和试验炮弹到底打多远。炮弹里的装药全用同重量的土代替。”

    由于不知道能不能炸膛,炮弹是放在炮口旁的一个架子上用一个木块卡着,李云鹤用一个细绳拴着那个木块,远远地躲到一个坑里,用手一拉绳,绳子把木块拉开,迫击炮的炮弹就滑进炮筒,“咚”的一声炮弹被射了出去。站在高处的李威高兴地大喊:“哎呀太远啊,有一里地。”

    李云鹤一连试了五发,李威说落点都差不多。几个人就踏着雪向落点跑去。到了落点李云鹤大喊:“都别动炮弹。”

    大家就也没动炮弹,李云鹤从身上拿出工具,将炮弹一个个拆开,检查一遍。李云鹤很窘丧的坐在了雪地上,原来他检查的结果是,只有两发炮弹的引信击发了。

    张知木过来,说:“仔细检查一下没击发的原因。有两颗击发了就说明还是有希望的。”

    李云鹤平静了一会,又给每个引信换了一种弹簧。重新又试了一次,结果五发炮弹有四发击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