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知木说:“通过热交换制冷有一定的极限,可以通过限流阀减压进一步制冷。然后再进行精馏。不过要是将氮氖氦氪氩等惰性气体都分离出来,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们可以先搞一个制氧设备,然后再慢慢的研究。因为生产上需要大量的氧和氮气。” 清风子说:“张总说得对,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目前生产需要的问题。可是其他东西也必须解决,因为好多东西只有提取出来了,才知道他们的用处。” 李云鹤说:“我们组织一个小组来做这件事儿。不过为了做成这件事儿,我们可能需要做很多事情。因为低温条件下,我们设备的仪表都要受到考验。清风子师傅你也要参加指导这个小组才行。具体的参数,只有您才能给出来。但是我要提醒你们,这个压缩制冷的空气分离技术很可能不会很快的就能解决。我们还需要同时建设分子筛制氧氮的生产车间,以应急用。” 李栋也同意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最后还是决定双管齐下,以确保用氧安全。 进到十二月,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可是窑岗热度却是更热了。 第一件事儿首推窑岗到牛头山的火车开通了。 窑岗人在窑岗车站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开通仪式。窑岗的所有领导都到场了。 车站的站台上,搞的是锣鼓喧天。仪式后,窑岗的领导们都要坐车到牛头上去。这次列车挂了两节客车,四节货车,一节餐车。货车上既拉有给牛头山过年用的年货,也有牛头山用的工具等用品。 张知木看见黄玉坤在站台上,要上车前还不放心对一个很精神利索的中年女人说:“徐嫂身子已经不太方便了,好多事儿,你就要多操心。” 这女人说:“哎呀!你就放心吧!你又不是走多久,这点儿事,还让你不放心。” 看来黄玉坤不经常离开窑岗,一离开心里不太踏实。等黄玉坤转过来,张知木问:“这是谁啊?有点儿眼熟。” “看来真的是贵人贵人多忘事!”黄玉坤说:“你第一次和陆成祥一起救回来的那母女俩你忘了?” “哎呦!是她啊,我真的没想到是她,真的变了不少。” “人家可是养猪场场长。现在我准备提升她过来帮我了。”黄玉坤很自信的说,“她可是个能干的好手。再说了,能带着女儿千里替夫奔丧的人,能是孬种。还有,我给孟四儿介绍的那个女的就是她女儿。” “你说的那个服装厂的副厂长?” “是啊!这孩子干的真不错。陆先生几次想要她,新建的纺织厂需要人。”黄玉坤说:“你是没注意,野猪岭来的那些姐妹基本上都是干部。这也怪了,平时在一起看不出来,一到学文化,这人的差别就出来了。有的脑子好使,文化学得好的基本上不是厂长就是副厂长的。学习不好也不能嫉妒别人。所以这女人们都叫着劲儿学文化。” 黄玉坤被车上的女人们叫上车去了,张知木看看大家该上车的也都上车了,车站的客运员也都站在了列车前,张知木正准备上车,这时候小青和小虎,从一个柱子后面跑了过来。 “舅舅带我们去吧?求求你了!”小青喘着气说,“我们放假了!” 小虎也说:“舅舅带我们去吧!” “哎呦!你妈妈知道吗?”张知木问。 “妈妈不让我们去,方才说了很长时间也不行。”小青看来很难过。 “哎!好吧!就让你妈妈说我吧!谁让小青和小虎想去呢?”张知木说,“不过,我得让人通知你姑姑一下,不然她不知道你们跑哪去了,还不急疯了。” 小青和小虎这才知道这件事儿严重性,都一伸舌头。 张知木过去对车站的站长说:“我请您帮个忙,给杨玉琳打一个电话,就说我把小青和小虎带上火车了。让她别着急。” 站长说:“张总放心,车一开动我就立刻替您打电话。” 张知木带着欢天喜地的小青和小虎就上了车。车上的人都看见张知木和孩子们在站台上说话,阎兴见张知木带孩子上来,说:“都说,知木特别惯孩子。这回我可是看到了。” 车厢里面传来一阵赞同声。小青和小虎也没客气,跑到陈玉峰身边坐下了。陈玉峰问:“你妈妈同意你们来吗?” 小青摇摇头说:“舅舅同意了。” 车厢里的人更笑了,好在黄玉坤和女宾们都在另一个车厢。 车厢里的暖气烧的很好,车厢里面温暖如春。所有的车厢座椅都是张知木让他们根据前世那种样式制作的。新木头涮的桐油,晾干以后很亮,还可以透出来木头的原色。这火车上用的木头都是最好的硬杂木,因为这个时代的木头还是很多的,山西更是产木头的地方。用在火车这样新事物上,自然用料是要选好的。 卢炳义对张知木说:“从窑岗到牛头山这段全长准确的长度是一百二十三公里。正常行驶可以到每小时十五到二十公里。不过我们今天不会开的太快,平均十五公里就不错了。” 张知木说:“以后客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挂卧铺车厢,这样有银子不怕花银子的可以坐卧铺。” “我们已经赶制了卧铺车厢,可是还是没赶上通车仪式。”卢炳义说,“我们还按你说的正在制作软卧车厢。这样不同的阶层都有各自的选择余地。” 坐对面的阎伯驹听到卢炳义说的,笑着说:“这人啊就是他妈的贱!你说以前,我们到哪去都是靠两腿走。能有头毛驴骑那就是美事儿了,有匹马骑更不得了。有了我们的钢簧马车,那就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你说说现在有火车了,还要卧铺,要软卧。不知道以后还要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