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河西走廊这边的几个矿上缺少劳力,也给他们留下了十万人。 剩下三十万人,根据卢炳义建议,都留给汉口到广州的铁路工地。这可是一个沟通南北的战略工程,不担新组建铁道兵军上了这个工程,还要确保有充足劳力。 埃及方向的俘虏就留给孙传庭自己安排。 那些马匹,陆成祥要求留给第聂伯河沿岸的因为撤离遭受损失的各族百姓们一部分,以弥补他们一部分损失。还留一部分给那边边防军,他们恢复生产驻防也需要马匹。还要留一部分,要留给以后新到的移民,以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用。 现在最忙的还是李威的几个工兵团。 王猛留下几辆履带式装甲车,帮助他们将焊制好的钢架,还有重型机械,通过冻硬的冰面上,拖拽到河边。然后在选好的冰面上,用很多原木铺好,又浇水冻牢,再将打桩机架在原木上。在原木留出来的冰面上凿出来冰窟窿,然后吊起圆钢管儿,用打桩机打进冰河下面的河底,这样钢管儿桩打进去一排排,然后灌进沙子水泥,将这些钢桩焊在一起后,在钢桩上面焊成一个承台,在承台上用角钢焊成一个桥桩。在冰面上施工效率非常高,这样工作,同时在第聂伯河、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同时进行。他们要在冰面开花前将大桥建好。所以整个大桥工地是日夜施工,一到夜晚工地是灯火通明。每个河面上都有几个桥桩在同时施工。 李威要求所有钢管儿桩要打到基底,钢管儿不够长,要焊接一段再继续打。 陈玉峰和欧阳鹤也是很关心李威他们的大桥工程,他们知道开化后,有了大桥,进攻欧洲就可以不受这几条河流的限制了。后面的军用物资通过大桥用汽车运过来,就能得到保证。 这几座大桥都是要用好钢材焊成一座完整的大钢桥。这可是经过张知木同意,下了很大决心修建的。 仗打到这,陈玉峰和欧阳鹤并没有感到非常轻松。他们知道虽然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仗,窑岗人付出的伤亡代价几乎可以忽略,可是消耗的弹药等物资还是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计。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原来没有想到的仗,比如和波斯帝国这一仗,还有联军突袭埃及这一仗。 欧阳鹤感叹道:“我们这一仗,是用银子堆着打胜的。” 陈玉峰也说:“这一仗,我们预计的是打到这为止算是对了。现在马上继续打一场这样规模的大仗,我们弹药准备也不足。” “呵呵!战争就是这样,决战的时候,都会使出全力。问题是决战后,要比哪一方恢复战斗力的能力。我们用不了一个月就能补充完毕。可是我们的对手,恐怕再也不会有能力恢复到能组织发起这样进攻的程度。”欧阳鹤说。 “接下来我们就不着急了。我们的对手要时刻等着我们向他们发起攻击,我们就是要他们寝食难安!”陈玉峰说。 “接下来,我们就要花点时间斗智谋了!”欧阳鹤说,“我也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是谋略!” “我看,这边稳定一下,我们就把这里交给刘云他们,我们回窑岗去吧!很多事我们回去和知木他们也要研究一下。还有,后面调动的军队,也需要回去安排一下!”陈玉峰说。 “我和刘云他们碰了一下,暂时不会有规模太大的战斗。估计我们就是进攻欧洲,战斗规模也不会太大。我看就让参战的学生们回去上课吧!”欧阳鹤说。 “也是,学生们有这样一番经历,锻炼的不错。”陈玉峰说,“对了,那个小青,就跟我们一起坐飞机回去吧!不然我心里总是放不下!” “嗯!这样最好。张炳臣那边一直照顾着小青,没啥事。”欧阳鹤说。 “行啦,小青到前线来,不在于他救治了多少伤员,她来了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全国上下都得服气!”陈玉峰说。 “这个经历对小青也是很好的锻炼。”欧阳鹤说,“今后,毕业了,不管她做啥,有这段经历做基础都错不了。” “唉,说来也有意思。知木这两个孩子,一个学医,一个学计算机,没有一个是准备将来做官的。”陈玉峰喝着茶说。 “张总的心思,我们还真的看不透!”欧阳鹤说,“不过有一点是能看明白,他不想把权力留给自己的孩子!” 窑岗人这个年过的可是内容太丰富了,看完了春节晚会,就开始看新闻观看战报。 这场战争,全国上下很多人都是准备不足。他们都没想到会突然间和远在天边的西夷人打了这样规模的一场打仗。虽然窑岗人从对付李自成开始就不怕打仗,可是动辄上百万人的大仗,还是让窑岗人觉得有些惊心动魄。虽然百姓们没有机会象崇祯皇上他们那样,能看到战场实况,可是每天新闻都是小红玉派人和总参的人一起剪接的。除了军事秘密和过于血腥的画面之外,他们都是尽可能的给大家提供真实的战场情况。 每天晚上,小红玉还会邀请一些打过仗的老将军等社会名流,一起上节目,和观众们一起分析探讨战况。这样军事节目成了的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经过几轮竞争,这个节目由浙商进行独家赞助。小红玉的经济头脑也在这里得到了展示。由这个节目开头,收视率一直很高的寻亲节目,被徽商抢去做独家赞助了。 十五刚过,参加全国优秀青年代表大会各地青年代表也陆续开始到窑岗报到了。 远在满刺加(马六甲)的青年,还有安南、缅甸等地青年代表,都是乘坐飞机,经过几次起落飞到窑岗来的。 根据赵金利的请求,飞机送张献忠到四川之后,将四川各族青年代表用飞机运送到窑岗之后,又连续几次飞进四川,把各族青年代表送到窑岗。 真对这情况,张知木和阎兴他们研究了一下,就统一安排那些离窑岗非常远,交通不变的地区的代表,一律坐飞机进窑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