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新专销量-《男团女偶像》


    第(2/3)页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华语音乐圈大为震动。

    人人皆知,现在并不是华语音乐兴盛的时代,有人曾断言,华语乐坛已经被□□了最后一点灵气,再大牌的歌手,专辑的销量都很惨淡。

    举个例子说,今年和efl一样发了专辑的还有几位乐坛天王天后级的人物,但这几位的专辑总销量,最多的一位只有16万张,这还是近半年的数据。

    更多的歌迷,将视线投向了数字音乐市场,数字专辑销量过百万并不罕见,像一些年轻偶像,一张数字专辑销量甚至能达到3、400万,一张数字专辑的定价通常在5元到15元之间,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向来是粉丝们的首选。

    efl这张《five》的火爆业内都有所耳闻,但在各类报道中,与《five》联系起来的只有网上形成抢购潮的附赠海报,没人知道专辑的真正销量是多少。

    50万这个数字被曝光的时候,活跃的业内们甚至怀疑gm娱乐销量造假!

    如果这是gm娱乐靠各种噱头催出的一年销量,音乐圈人士或许还信,毕竟现下粉圈催销量是热潮,一个品牌请同一个组合代言,不发七八条单链不肯罢休,非得把粉丝的最后一滴油榨干。

    但这是《five》一周的销量,一周50万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只凭这一周的销量,efl就足以在今年的唱片年度销量榜单上排名冠军!

    在华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50万就足以登顶实体专辑销量冠军,这堪称是一种悲哀,但不得不说,这正是华国唱片产业的现状。

    隔壁的日国,某位红了几十年的天后,一张专辑的周销量就突破了百万,欧美的实体产业虽然也呈萎缩之势,但在去年上半年,美国的实体专辑销量也达到了4000万之巨。

    遗憾的是,纵然efl的新专辑周销量突破了50万,在某些专业人士眼里,这依然是音乐圈败落的标志——“粉丝经济操控了音乐圈,优秀的歌手打不过卖脸的偶像,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偶像在乐坛生存的现状。

    专辑销量若是好了,这是粉丝经济的因素,专辑销量若是差了,就是这群偶像“现原形”,卖脸的偶像只配这点销量。

    好与坏都让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讲了,怎么讲都是他们有理。至于偶像在一张专辑制作过程中付出的精力,被他们完完全全无视了。

    有记者针对业内人士的言论采访efl,记者本以为efl会此难过沮丧,或者像其他偶像那样表示会用学习和努力获得前辈们的认可,谁料efl听到记者的话之后只是茫然,半晌,苏绿“噗”一声笑了出来。

    这下茫然的变成记者了。

    苏绿笑着说:“我们从不觉得我们的专辑销量高是一种悲哀,这张《five》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创作了一首歌,你有没有用心歌迷是有感觉的,我们用心做专辑,他们用心回报,这就是原因。”

    “真正的悲哀是吴青维老师这样的创作者吧,我觉得他们才是华语乐坛真正的悲哀。陈同老师如果为这样的现状感到痛心,我希望他拿起笔,写出一两首完整的歌,据我所知,陈同老师已经五年没有任何创作了。”

    听到苏绿的答案,记者眼前顿时一亮,第二天,记者采访efl的全文内容就登上了头版头条。

    efl的粉丝顿时笑了。

    还是同样的配方,还是同样的味道,遇到这样的事,苏律就没怂过。
    第(2/3)页